日本食品出口展|古雅文化的细腻呈现与独特魅力——日本茶怀石餐具

在日本文化的璀璨宝库中怀石料理和茶道一直被誉为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简约、和谐的追求的典范。其中,茶怀石餐具作为这一文化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了茶道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怀石餐具不仅是日本人招待外宾来客,表达敬意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一种独特且极具历史韵味的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寄托典雅之志、抒发咏物之情的对象。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深入了解茶怀石餐具之前,先跟日本食品出口展 小编来了解一下怀石料理的由来吧。

01、日本食品出口展浅谈怀石料理的历史渊源         

“怀石”之起源

怀石料理起源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以其烹饪原则“一汁三菜”而著名。然而如此精致的料理最初却只是禅宗僧侣的斋饭。在茶道的推动下,怀石料理逐渐演变成一种融合艺术、哲学和烹饪技艺的综合体验。16世纪正是禅宗与茶道确立的时期,因此当时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在开创茶道时不仅加入了禅意,还结合了简单的‘茶道’,即在会客厅奉上茶水以待之时还会准备简单的饮食。如此一来,怀石料理在当时还被称为“茶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调对食材的敬畏和对季节的敏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和”与“雅”两个核心价值。据相关专家学者认为,由于日本四周临海渔业资源发达,人们主要以海鲜为食并且能保证每天都有新鲜的货源,因此当时的人们将新鲜打捞的‘海鲜’视为‘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新鲜”一词不仅牢牢刻入了平民百姓的脑海中,也深受贵族的青睐,所以怀石料理也以其食材的新鲜和质量闻名。同时,日本国地形狭长,跨越维度较大,一国之中同时呈现‘四季’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日本料理中,人们经常将‘四季’的特征引入食材和餐具中。

02、日本食品出口展浅谈独特的工艺特点

1. 制作工艺:茶怀石餐具的制作工艺注重手工制作和传统工艺的融合。陶瓷是最常见的制作材料,而其制作工艺中的瑕疵和纹理都被视为自然之美的表现。这些器具的制作通常经历多道工序,包括制胚、干燥、烧制、上釉等,每一步都需匠人的悉心雕琢。而其中最为出名的陶瓷烧制技艺分别是“友田烧”和“九谷烧”。

2. 设计特点:茶怀石餐具的设计强调极简、自然,追求与自然界的融合。器物的形状、纹理、釉色都力求体现“无为而治”的禅宗精神,以达到在用餐过程中引发心灵宁静的效果。同时,实用性也是餐具的制作标准之一,怀石料理的餐具在制作过程中会充分考虑食客的使用体验,比如碗壁对于用餐者来说一定要是容易握持的,煮水用的茶具也会在保持造型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容量等。甚至日本本土最顶级的怀石料理餐厅会请来出名的瓷艺师来设计餐具,充分满足食客定制需求。不仅如此,餐具在摆放方式上也大有讲究。一般以由右至左、由低到高排序,方便客人接触食物。

同时,茶怀石餐具常常讲究以自然元素、季节之美或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通过图案和雕刻展现对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不仅仅是餐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承。一般来说,茶怀石餐具会根据季节与食材的变换而变换,比如餐具颜色在春夏常用浅色系,强调清凉感觉;秋冬用深色系,营造温暖感等。这种将餐具与季节相对应的方式,将食客用餐时的违和感降到最低,仿佛将食客拉入了真正的大自然一般,大大提升食客的用餐体验。

03、日本食品出口展浅谈应用场景及意义           

1. 茶道仪式:茶怀石餐具在茶道仪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茶道中,器物的摆放、使用都有着独特的仪式感,从而凸显出茶道的庄重和神秘。同时,餐具锻造手法以及外形设计越精致,越能表达对客人的敬意,因此人们经常在茶艺中使用干净、精致的茶具餐具以此表示自己的尊敬。

2. 传统节庆:在日本的传统节庆中,茶怀石餐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同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一样,设计精致、制作材料稀有的它们常常被用于供奉、礼仪等场合,为这些活动增添了一份古老而神秘的氛围。

3. 艺术品收藏:由于其背后蕴藏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茶怀石餐具不仅仅是日常用具,更是一种艺术品。收藏家们热衷于收集各式各样的茶怀石餐具,以欣赏其独特的工艺和设计。

茶怀石餐具作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工艺、设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茶怀石餐具不仅是日本文化的见证者,更是传统与现代、自然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杰作。日本食品出口展小编觉得,无论是在茶道仪式中的应用,还是作为艺术品收藏,茶怀石餐具都以其静谧而深沉的魅力,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日本文化精髓的大门。

 

日本食品出口展,是您进口优质日本食材和特产的最佳渠道。从寿司到抹茶甜点,您将发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品。本展会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买家和业内专业人士探索新商机的重要平台,加入我们,体验更多日本美食的精髓。

 


日本食品出口展——冬季

日期:2024年11月27-29日

会场:日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文章来源:闲话汉和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