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际食品展|带你探秘日本的“庖丁文化” ——回味日本厨刀的前世今生

今天日本国际食品展小编来聊一聊日本厨刀的前世今生。

了解日本文化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的历史长廊中,武士刀和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武士刀,更是被许多人所熟知。

日本关于刀的记载始于古文时代(公元4~7世纪),但是正式被称为“日本刀”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平安时代的12年战乱,直接刺激了武家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武士刀的发展。到了镰仓时代,随着铸刀技术的发展和铸刀工匠对于刀的深度理解,日本武士刀得到了大幅发展,逐渐发展成了日本国粹。

明治以后,日本政府推出了“废刀令”,规定除着大礼服的官员、将军之外,禁止任何人佩刀。此令一出,直接从法律上遏制了武士刀的发展,很多铸刀大师为了生活,一夜之间从刀匠变成铁匠,工作也从铸造武士刀变成了制造菜刀、农业用刀具等。由于日本在刀的铸造上有很深的造诣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尽管制造的是菜刀,这些菜刀匠仍然能制造出世界上的好刀。

一般来说,厨刀是一种消耗品,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打磨和损耗,因此各国存世的古代厨刀都非常少,但是日本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日本厨刀在奈良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保存在奈良正仓院中的一把厨刀是目前日本现存古老的菜刀,它可追溯到奈良时代(公元710年到784年),这时期的厨刀形状类似于“日本刀”,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刀柄很长。

在日本厨刀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厨刀在书写时就是汉字“庖丁”或“包丁”,只不过发音不同。直到现在只要在日本看到汉字“庖丁(包丁)”这两个字,指的就是厨刀。当然 “包丁”其实还是来源于中国文化,“庖”是指厨师,“丁”被认为是公元前中国战国时期侍奉魏国国王惠王的工匠的名字。据说他的刀法非常高明,几十年来从未磨过刀,也从未让刀刃溢出,历史资料也曾记载过他是如何熟练杀死几千头牛的。估计是对庖丁技术和技艺的崇拜,日本也就一直用“庖丁(包丁)”来特指厨刀。

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厨刀在外观形态上也逐渐发生改变,到了江户时代中晚期,日本厨刀逐渐由类似于武士长柄刀的形态,发展成与今天日本厨房用刀中的脱刃刀、柳叶刀和窄切刀等形状类似。另外江户时代所处的世界稳定局势,世界文化交融发展和烹饪文化高度兴起,日本厨刀也呈现出井喷兴起之势。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年),日本对外开放,各种烹饪方法从海外传入,西式刀具也随之传入日本。

随着文化交融和日本人的饮食习惯的改变,也间接影响了日本厨刀的审美发展,日本逐渐出现了文刀(剑形刀)、三德刀、柳叶刀等等形态各样的厨刀。材质到了今天更是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不锈钢外,还出现了碳钢、陶瓷等多种新材质。

总体来说,日本刀的特点是它的锋利性和硬度。与之相比,其他国家的刀更具柔韧性。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人种不同造成的体格差异,一般认为日本人体格比较小,力量也比较弱,所以倾向于在刀具上追求锋利。相比之下,欧美人体格高大力量强,即使不求锋利,重剑也能提高杀伤能力。另外日本是岛国家,在厨刀的防锈上也更加重视。菜刀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用品,日本制厨刀在专业领域享有很高的评价、品牌众多也很好入手!

以上就是日本国际食品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推荐您来参观日本国际食品展。

 

日本食品出口展,是您进口优质日本食材和特产的优质渠道。从寿司到抹茶甜点,您将发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品。本展会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买家和业内专业人士探索新商机的重要平台,加入我们,体验更多日本美食的精髓。


日本食品出口展——冬季

日期:2024年11月27-29日

会场:日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文章来源:必客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