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饮料展|浅谈日本茶产业的发展特点
今天日本食品饮料展小编来聊一聊日本茶产业的发展特点。
日本的饮茶习惯由遣唐使从中国引入,公元9世纪主要用于贵族和僧侣宗教祭祀活动,之后逐渐在平民阶层得到普及推广。明治维新时期,茶叶作为富国强兵的换汇农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受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茶产业发展迅速,1975年按毛茶计算的茶叶生产量为105446吨,达到历史值。之后,受到劳动力老龄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影响,日本茶叶种植面积和生产量逐年减少,2021年毛茶生产量减少到78100吨。随着生产量萎缩,日本茶产业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快速下跌,由1999年的9.1%(1280亿日元)下降到了2021年的0.9%(883亿日元)。但是,在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撑下,日本茶叶生产呈现经营结构显著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贸易结构向好发展等趋势。
1、户均经营规模提升
进入21世纪,日本茶农快速老龄化,2000—202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茶农占茶农总数的比重从49%上升到了62%。同期,日本茶农数量从53687户减少到了12325户,降幅高达77.1%。在日本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茶农的户均经营规模显著提升,2000—2020年,日本0.5公顷以下茶农数量占茶农总数量的比重由53.6%下降到了29.9%,但1公顷以上茶农数量占比由21.0%上升到了44.8%。以日本茶产区静冈县为例,户均茶园面积由2005年的0.8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1.4公顷,而鹿儿岛县、三重县等主产区的茶农经营面积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
2、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日本极为重视对茶产业的科技投入,目前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研究所构成的三层科研体系,支撑茶产业发展。由于茶树良种培育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大部分由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截至2022年由日本财政资助培育的茶树良种已超过30种,并且都是无性系优良品种,基本满足了茶农对多用途、特异功能性成分和高产优质抗病虫的茶树品种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力推进精耕细作和机械化技术,田间耕作、施肥、植保、采摘、运输以及加工、包装几乎都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2003年日本每公顷鲜茶劳动时间下降到了1224小时,是1965年的49.3%,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劳动效率。2020年,日本每公顷毛茶平均产量为1.8吨,约是中国的2倍。另外,日本制茶机械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不仅每台产量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并且,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高品质茶叶生产和工厂自动化的控制管理方法的实施,日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也已位居世界前列。
3、食品安全水平提升
进入21世纪,疯牛病和农残等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日本消费者对安全放心茶叶的需求持续增长。2004年日本修改《食品安全法》推行肯定列表制度,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2010年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厚生劳动省推行“食品链”一体化管理,在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引入GAP、HACCP体系,并且自2020年强制执行,显著提升了对茶叶质量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出口方面,日本于2014年制定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认证规划,严格监管,提升出口茶叶的安全水平。目前,日本大力推广农药低减方式和有机方式种植,2021年的有机茶叶产量是4844吨,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提升到了6.2%,仅次于中国和越南,成为居世界第三位的有机茶生产国。
4、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
受日本对本国茶叶消费信心增强、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日本进口茶叶的数量快速下降。2004年,日本的茶叶进口量为16995吨,2021年减少到3194吨,降幅为81.2%。然而,近年来茶叶作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受到日本政府重视,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加。1995年日本茶叶出口量仅为305吨,2021年增加到了6179吨,增幅为1925.9%,其中美国是日本茶叶的第一大进口国,占日本茶叶总出口量的36%。中国台湾(24%)、欧盟和英国(14%)、新加坡(5%)及马来西亚(4%)也是日本重要的茶叶出口目的地。日本重视高品质茶叶出口,出口茶叶中有21.2%是有机茶。其中,对欧盟和英国的有机茶出口量比较多,占有机茶出口总数量的77.4%;其次是美国,为26.8%。
以上就是日本食品饮料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推荐您来参观日本食品饮料展。
日本食品出口展,是您进口优质日本食材和特产的优良渠道。从寿司到抹茶甜点,您将发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品。本展会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买家和业内专业人士探索新商机的重要平台,加入我们,体验更多日本美食的精髓。
日本食品出口展——冬季
日期:2024年11月27-29日
会场:日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文章来源:安根团队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