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口清酒展|日本清酒为什么能实现年轻化?
进入70年代中,年轻人不再喝清酒,销售量腰斩,被社会学家称作“日本酒離れ”。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1973年至2020年间,清酒在日本市场的年销售额下降了75%,同时,根据日本酿酒商协会的统计,与前10年相比,2021年国内市场的需求萎缩30%。不过,需求萎缩,也有人口增长停滞的影响。时至今日,清酒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感在缩小,最近一份针对日本20岁至30岁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了这一趋势。清酒的转型之路不同,但是时代背景相似,经济疲软、人口增长停滞、消费下行,日本和中国相比过犹不及。那清酒是如何转型的呢?下面日本进口清酒展小编就来简单聊一聊。
日本进口清酒展小编觉得,就是在口感、包装、饮用方式、品牌重塑、以及让年轻人参与等方面,破釜沉舟,不断创新。
1、改变口感,让清酒更好喝
日本经济高度成长的50—60年代,清酒是消费生活的标配,在傍晚居酒屋的高声喧哗中,或者厨房一角男主人举杯晚斟的时刻,陪伴着怀揣勤劳致富梦想的一代人。
但是,清酒很长时间以来也是“难喝”“宿醉”的代名词。二战后,由于大米短缺,所谓的“三合一酒”流通,这种酒是将酿造酒与葡萄糖、乳酸和琥珀酸、谷氨酸钠等混合酿造而成,说白了就是低劣的勾兑酒。
勉为其难的饮用体验,在有他选择后很快就会被抛弃。
进入50年代后期,由于技术进步,啤酒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冰箱也普及开来,尤其是在日本炎热的夏天,一杯冰凉爽口的冰镇啤酒简直是回魂水,于是,啤酒开始成为酒桌的中心。
到了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经济下行,葡萄酒因为时尚感和迎合了健康潮流,尤其是女性的社会话语权增强,以及日本侍酒师在国际上获奖带来的话题性,促进了葡萄酒的消费,各种低价的进口葡萄酒开始涌入市场。
从 2000 年开始,烧酒也开始流行,烧酒热量更低,不会宿醉,不含碳水化合物或嘌呤,而且适宜于加水加冰饮用,一下称为了市场的宠儿。
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低度酒,觉得没必要喝清酒。
面对这个情况,日本的酒造(清酒工厂)下决心改变。
这其中,必须要提到一个品类创新,就是宝酒造推率先推出的气泡清酒——“Mio 澪”。
宝酒造是一家京都的清酒商,创立于1842年,他们同时也做贸易进口业务,代理的国外酒中还包括中国的“塔牌”绍兴酒。
开发“Mio澪”的初心,直接来自于对清酒市场急剧萎缩的忧虑,他们想做一款不同的清酒,让年轻女性和初尝清酒的入门者也容易接受。
经过市场调查和研发,一款酒精度只有5.5度,酸甜爽口,和香槟酒一样产生气泡的清酒诞生了。
然而,清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5度左右,也从来没有谁加入过碳酸气泡。宝酒造遭到了同行的指责,称其为投机取巧。
同时,研发也困难重重。为了使清酒起泡,宝酒造需要摸索一种瓶内二次发酵的新技术,具体是,在进行初级发酵后,将清酒装瓶,然后加入糖和活酵母,促成第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可提供细腻的泡沫和独特的风味,然而,难点在于品质难掌控,而且,甜度、酸度与酒精含量之间的平衡也很难把握。
另外,还要注入碳酸,为此酒瓶也要创新,要具有耐高压的特性。
最终研发花了6年时间,硬扛下来后,幸运的是市场反响极佳。2011年6月推出后,日本很快掀起了气泡清酒的潮流,“Mio 澪”到2015年销量达到了100万箱,成为气泡清酒的头部产品。
受到这次尝试的鼓励,后来清酒在口感方面的探索成为了常态,最近,还出现了在清酒酿造中添加水果和香草等的所谓“精酿清酒”。
成为第一个破局者,向来不易,但是不破不立,没有打碎,就不可能创造出新机会。
2、改变饮用方式,让清酒更适合品尝
东亚有比较相似的酒桌文化,一提到“清酒”,上一辈的日本人马上联想到喝倒、宿醉,当时流行一口干、喝罚酒,清酒成了社交聚会买醉的代名词。
同时,由于居酒屋往往聚集的是成年男性, "大叔的饮料"、"买醉的清酒 "这些负面印象,阻碍了消费层的扩大。面对啤酒、葡萄酒、烧酒等的竞争,清酒难以还手,市场份额一缩再缩。
如今知名度极高的清酒品牌“獺祭”,其生产商是山口县的一个小企业——旭酒造,当时长期惨淡经营,一度差点关门倒闭。
后来,接班的三代传人桜井博志,决心釜沉舟,提出了要做“不是买醉的酒,而是用来品尝的酒”。起初打出知名度的尝试,是把酒米到研磨到23%以下,尽可能地去掉杂质,酿出了香气优雅、味道甘甜的酒,颠覆了市场对于清酒的印象。
日本酒一般根据不同的品类,饮用时使用“冷酒”、“常温”和“熱燗”,即冰镇喝,常温喝,或是加热喝。
但是年轻消费群体,还是更习惯鸡尾酒、果酒等的味道。于是,清酒酒造推出了可加入水果、香草、兑上碳酸等的酒款。
这种变化很快传导到容器上。
传统的清酒饮酒器,有“猪口”“德利”等,“猪口”很像白酒杯,适合仰脖一口干。
但随着果味清酒流行,有清酒厂推出了用葡萄酒杯饮用,很快便受到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欢迎。
用葡萄酒杯,更适合慢慢品尝的习惯。首先,可以通过葡萄酒杯欣赏清酒的颜色, 如果是起泡清酒,边饮边看气泡从玻璃杯底部缓缓升起,是另一种乐趣。
其次,葡萄酒杯可以更好地体会清酒的香气, 尤其是带有果香的清酒,以及品尝清酒细腻的口感。
随着新的饮用习惯流行,拥有265年历史的奥地利酒杯品牌“RIEDIEL”,甚至推出了专为清酒制作的酒杯。
传统的酒桌文化,被饮酒方式的多样化替代,而清酒行业顺应潮流,主动地推进着饮酒的年轻化。
3、改变包装,让清酒更好看
和啤酒、葡萄酒相比,清酒的酒瓶颜值低,也是横亘在和年轻人之间的一道墙。
尤其是传统的1.8 升的“一升瓶”,拎着沉,喝不完,冰箱里放不下,杵在厨房里突兀。
结果,市场开始做选择了,1.8升瓶日本酒销量直线下降,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据统计,2021年1.8升瓶的清酒出货量比 2020财政年度减少了 16%。
现在,年轻人愿意购买的清酒,是时尚好看的酒款。酒造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推成出新,除了改变传统的容器,也在酒标上设计动漫、宠物、抽象画等。
市场上还出现了更小的包装,因为爱宅家、单身族群的年轻人,每次的饮用量少。
比如,装在100㎖ 袋装容器中的"Ponchu“,是一种以清酒为基酒的水果鸡尾酒,可以直接用吸管饮用,也可以冷冻成冰糕,还可以加热成热鸡尾酒。饮用场景除了宅家,也有露营和户外活动,加之色彩缤纷,送礼也拿得出手。
这些尝试,不都是一次性成功,但是不断的摸索,总能找到打动了对方的那个点。
4、打开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清酒当初开拓海外市场,是因为国内市场的萎缩,而如今,在海外市场已成为存在感强大的酒精品类。
根据日本清酒酿造协会中央协会的统计,日本清酒出口在2022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75亿日元,连续13年增长,其中美国、香港、中国、韩国和台湾为其主要市场,出口份额占了80%。
这既得益于日本料理店在海外的普及,另一个原因,还是清酒行业自身的创新。
比如,在美国市场,为了让习惯葡萄酒口味的当地消费者接受,清酒酒造会改良配方,通过增加酵母并略微减少酒精成分,使其饮用起来更兼有葡萄酒的口感,而且,更适合与西餐搭配。
相反,对于中国市场,为了搭配和日本料理完全不同的麻辣的川菜,会用辛口干爽的清酒做测试。
在口碑营造上,除了积极参加国际上的酒类大赛打响知名度,像獺祭这样的大品牌,会和海外米其林餐厅或名厨合作,目的是将清酒加进高端餐厅的酒水单。
另外,就是推动海外生产。生产獺祭的旭酒造,2023年在美国开设了工厂,产品命名为“DASSAI BLUE 獺祭蓝”,取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美国的獺祭能够超越日本本土的产品。清酒品牌在海外的运作,通过媒体传播成为话题,这些创新尝试,自然地触发了日本年轻人去消费的兴趣。
5、年轻人成为中心,让创新接力
在清酒转型创新的过程中,年轻人并不是被动接受,他们也被潮流带动着参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80后的生駒龙史,他创办了日本清酒媒体平台SAKETIMES。
生駒1986年生于东京,本来和清酒界完全没有交集。反而,他在大学生时代参加聚会时被灌过酒,对清酒很反感。但是,有次在朋友家里,偶然喝了一款有名的九州产清酒后,印象大为改观。
随着2012年日本料理被认定为世界非遗,清酒开始在政府支持下开拓海外市场,在IT公司工作过的他嗅到了商机。他2013年成立了Clear Inc.,第二年创立了SAKETIMES。
如今,SAKETIMES在全球成为一家权威性的清酒媒体平台,它发布的清酒排名,成为包括中国的贸易商下订单的重要参考。
2018年7月,他更是涉足清酒制造,创立了自主高端品牌“SAKE HUNDRED”,一瓶的售价高达20万日元,填补了高端清酒的空白,并获得风头机构16.5亿日元的融资。目前,他同时兼任日本政府“日本酒饮料品牌战略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公司也准备上市。
生駒龙史不是个例。像最近在SAKETIMES排名始终在前三的秋田县产的品牌“新政“,出自一家有百年历史的酒造,负责打造这款酒的,是东京大学毕业后继承家业的第8代传人佐藤祐輔,今年40来岁,在继承家业前,佐藤在东京从事自由作家的职业。
而这些成功故事,显然激励了更多年轻人加入,使清酒行业进一步摆脱了“油腻大叔”的形象。他们更懂同龄人,也把自己的人生梦想寄托在清酒行业,使创新不断被接力下去。
日本进口清酒展小编觉得,从日本清酒的经历,可以看出品牌年轻化需要的创新,不止于营销,实际上,摆在中国白酒面前还有更多可能性的选择。在酱香咖啡之后,期待看到更多的尝试。
日本食品出口展,是您进口优质日本食材和特产的优良渠道。从寿司到抹茶甜点,您将发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品。本展会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买家和业内专业人士探索新商机的重要平台,加入我们,体验更多日本美食的精髓。
日本食品出口展——冬季
日期:2024年11月27-29日
会场:日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文章来源:元气号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