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餐饮食材展|探索日本陶瓷的“地域精神”
日本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其起源并非完全源于本土的自然发展。今天让我们跟随日本餐饮食材展小编一探究竟,了解日本陶瓷的“地域精神”。
中日自古就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各方面的文化彼此交流甚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和日本就有了人口和文化方面的往来。当时中国的原始青瓷就进入了日本。绳文土器的出土,被视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从平安时代后期开始,即我国唐代,中日之间的来往更多,日本全面吸收唐文化,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社会各方面无不充满着浓郁的唐风。特别是唐三彩,以及越窑的进入,给日本的陶业带来巨大的震撼。在此之前,日本还无法烧制带有“釉”的器物。青釉、彩色的釉(三彩)器物成为当时崇拜和模仿的对象。然而彼时中国四大名窑已经发展成型,美轮美奂的“汝官哥定钧”已名满天下。
随后,日本陶瓷器制造业逐渐兴盛,各地广建窑厂。其中爱知县的濑户烧与常滑烧、 滋贺县的信乐烧、福井县的越前烧、兵库县的丹波烧以及冈山县的备前烧,合称日本六大古窑,主要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也就是我国的宋元时期。于2017年列为「日本遗产」,为日本奠定了世界陶瓷大国的基础。
日本瓷器的美浓烧、有田烧、九谷烧都不是牌子,而是产地的称呼。简单来说,就是有田烧就是在有田地区生产的陶瓷,九谷烧就是在九谷地区生产的陶瓷。
六古窑之首:濑户烧
日本六古窑有两个在爱知县,重要地位不言可喻。濑户烧是六古窑之中最早开始制作上釉陶器的。以其釉下彩绘技术而闻名。日语中的「濑户物」就是陶瓷的代名词。而之所以濑户烧能在六大古窑中排第一,得益于一个关键人物: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藤四郎来于宋朝时来中国学习烧窑6年(也有说12年),学成回到日本,开始四处寻找适合烧瓷的优质陶土。1242年某日,藤四郎在濑户附近参拜深川神社之际,突然得到神灵启示,告知其在神社附近某个方位就有良土。果真找到了,于是便成就了日本第一古窑“濑户窑”。而藤四郎本人被尊为“陶祖”。
濑户烧深受中国陶瓷文化影响,自镰仓时代开始效仿中国的青瓷和天目烧制成贵重工艺品,在当时六大古窑中是唯一能生产带有釉和花纹的瓷器。濑户烧鼎盛时期,在名古屋市东部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曾经分布着1000多座濑户烧窑。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濑户窑就出现了以稻草和其他植物灰为原料,完成上釉的灰釉陶。
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在镰仓时代被称为“山茶碗”的无釉陶器(碗、盘、碟)代替了灰釉陶器。濑户窑是日本唯一的琉璃陶产区,当时镰仓和东海地区的寺庙都需要屋顶瓦片等,这也直接促进了濑户釉陶的兴起。
濑户烧具有美丽的白色底座,如中国青瓷和白瓷。它的原料木节粘土和蛙目粘土,来自被称为“濑户群”的日本丘陵地区的地层,这些优质粘土具有高耐火性、柔软性和易成型的特点,而且由于它们几乎不含铁,因此可以生产出漂亮的白陶,类似中国景德镇的高岭土。
日本最早生产瓷器之地:有田烧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就是「有田烧」了。其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末,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带回了一批陶瓷工匠。其中一位叫做李参平的陶工,在肥前国(现在的九州佐贺县有田町一带)发现了适合制作陶瓷的土壤,有田于是开始发展,成为日本生产瓷器的发源地。
因其不靠海,当时都要透过海港伊万里出口,所以有田生产的瓷器又被称为「伊万里烧」。有田烧轻、薄、白底蓝花,受中国景德镇青花瓷的深刻影响。而依据烧制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烧又分为古伊万里、古九谷与柿右卫门样式等等。此外还有只用来「献上用」的上等有田烧,包括专供藩主使用的「锅岛样式」,以及进贡皇室的「禁里样式」,都是最高级的有田烧。
创立于1955年的「KIHARA」,是极富现代感又不失日本传统特色的有田烧品牌,喜欢日本陶瓷器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另外创立于1879年的「香兰社」与1894年的老店「深川制瓷」,后者目前是日本皇室御用瓷器,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展现了有田烧的独特魅力。
日本产量第一:美浓烧
现在日本国内的陶瓷食器大约有六成是美浓烧,产量居全国之冠。其历史可追溯至700多年前。美浓烧初期多半使用灰釉烧制,到了安土桃山时代,生产出黄濑户、濑户黑、志野以及织部样式,被视为美浓烧的四大流派。这时适逢茶道兴盛,美浓烧也迎来了全盛时期。其中濑户黑的深黑色茶碗以及浓绿色的织部茶碗与花器,特别受到武士与茶人爱用。
美浓烧使用机器自动化生产,其烧窑温度达到了1240—1260度,而非通常的700—800度。胚体经过充分氧化,可令其中的金属含量大大降低,符合现在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要求。其特点是使用当地的陶土,通过长时间的窰烧和冷却过程,制作出的陶器不是透亮纯净的白瓷,而是带着少许铁质与泥土颗粒的自然暖白。
代表品牌:AWASAKA、Aito
作为日本最大的瓷器制造商之一,Aito有着近百年的制瓷历史,主打日用瓷器餐具,希望通过美妙的器物给人们带去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陶器中的福狸:信乐烧
在滋贺县一带生产的信乐烧,相传起源于1300年前,到室町时代,为了适应茶道艺人的嗜好转而发展茶陶,有“茶陶信乐”之称。以其不上釉药直接烧制,自然形成的“窑变”花纹而知名。信乐烧”的特点可以用“绯红色”、“自然釉”、“焦痕”、“雹眼”等来概括,这也是判断其品质的标准。
当地陶土含铁量高,且掺杂有硅石等小沙粒,当地烧窑多以赤松等为燃料,经约1300度高温烧制后,与柴灰结合后发生化学变化会形成「自然釉」,因柴灰覆盖不均匀,厚薄不一,触感粗糙、表面上有浓淡不同的焦痕是一大特征。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呈现出独特的深色调与手感。
信乐烧狸猫,这个吉祥摆饰也是其另一著名特色。当年昭和天皇造访滋贺信乐,当地民众沿路摆上手拿日本国旗的狸猫大队以示热情欢迎,天皇非常开心还特别吟诗,于是“信乐烧狸猫”一下子就红遍全国,如今在日本各地轻易可见。
代表品牌:KIKOF
诞生于2009年的信乐烧新锐品牌KIKOF十分受现代人喜欢。另外如云井窑等窑厂的土锅,也是料亭、餐厅爱用的神器。
泥土侘寂之美:备前烧
备前烧是大约在千年前于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生产,最大的特色是以“烧缔”这种完全不涂釉彩的方式直接烧成,“半是人为,半靠天意”保持“土”的古朴风格,通过窑变去展现柴烧五大要素土、火、风、水、人之间的悲喜与共。
“窑变”是备前烧的灵魂,它是备前烧不可复制的关键。常见的会有胡麻、栈切、绯襷、牡丹饼等丰富的变化,形成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如今快消费的时代,备前烧的制作理念能唤醒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理念,回归生活的本质。
备前烧所用的土,是一种"田土",一般是采掘水田地下五厘米以下的料,含有很高的铁的成分,配合以山土、黑土等含铁的泥炼制而成。因泥料配合比例的不同和采掘地点、陈腐方法等的不同,造成胎体各异的效果。而陈腐,是尤为特别的要素,人间国宝金重陶阳,据传,就习惯于使用陈腐10年的泥料。
自古以来备前烧就享有“用备前烧食器能让食物滋味更鲜美”、“用备前烧花器插花比较不易枯萎"的赞誉。因为备前烧会放射出90%远红外线,不只让水不易腐臭,食物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味,所以许多高级餐馆都爱用会呼吸的备前烧器皿。
色彩丰富浓郁:九谷烧
九谷烧是日本瓷器名烧,因产于日本九古而得名。它虽与有田烧一样,图案以传统日式手工彩绘为主,却更讲究以浓烈的色彩与强烈的构图深入人心。据传九谷烧按照对艺术的不同理解,分为若干个流派,每一个流派的每一种图案,都只有一个工匠知道,而且代代单传绝不外传。
九谷烧主要有三种技法:青手、五彩手和金手(赤绘)。青手的特征是以青色为基础,搭配黄、绿等色彩,把容器完全涂满不留白;五彩手顾名思义就是用绿、黄、靛蓝等浓厚的五种颜色上色,并描上黑色的轮廓线。金手就是以红色颜料细描之后再加上金箔,细腻华丽。
九谷烧,分为古九谷和再兴九谷。古九谷始于1655年左右,脱离加贺藩独立的大圣寺藩主前田利治,要求在有田学技术的后藤才次郎前往位于深山的九谷村烧制陶瓷器,就此开始烧制九谷彩绘瓷,直至1710断烧。
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被称为古九谷瓷,其风格模仿中国明末清初的五彩、素三彩等瓷器。绘饰的人物、题材以花卉、人物、山水为主,极具中国同期纹饰的特色。一般均认为古九谷是顶级的艺术品,极具收藏价值。
1807年,在京都陶工青木木米的指导下,金泽的春日山窑以古九谷为范本,开始烧制陶瓷器。其后,吉田屋窑、宫本屋窑、永乐和全、九谷庄三等创造出赤绘、金手等样式。为区别古九谷,将这些窑口称为再兴九谷。
代表品牌:KUTANISEAL 、虚空藏窑。
日本瓷器的每一种“烧”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它们不仅展现了日本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匠人精神的精髓。每一件作品都是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尊重,让日本瓷器成为世界各地收藏家和爱好者的珍爱。
日本食品出口展,是您进口优质日本食材和特产的最佳渠道。从寿司到抹茶甜点,您将发现更多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品。本展会多年来一直是全球买家和业内专业人士探索新商机的重要平台,加入我们,体验更多日本美食的精髓。
日本食品出口展——冬季
日期:2024年11月27-29日
会场:日本幕张国际展览中心
文章来源:黄鹤楼上
如涉侵权,联系删除